為有效助力基礎教研部教師職業發展和后疫情時代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進一步促進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的建設工作,基礎教研部于11月18日在行政樓316會議室召開教師培訓會。會上集中學習觀看“深化課程建設,踐行育人使命”專題講座及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基礎教研部全體在職教師參加了培訓。

培訓伊始,首先觀看了吉林大學張漢壯教授“深化課程建設,踐行育人使命”的專題講座視頻。張漢壯教授以抓好“源頭”的課程建設為出發點,系統地闡述了“引領三觀、培養能力、傳授知識”的課程建設目標。他把教師分為四個層次:普通的老師傳遞知識、優秀的老師解釋知識、卓越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啟迪學生,他強調,高質量的課程建設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前提。張教授還分享了他的“AR技術演示實驗”“動畫演示實驗”等相關視頻,解析物理學原理規律,展示物理學在人類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的廣泛應用。張教授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課程資源為教師講好課程、學生學好課程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隨后,又集體觀看了中國庭審公開網——民間借貸糾紛(2020)最高法院終1179號庭審視頻。隨著國家民法典不斷完善發展,“人民至上“的幸福感、獲得感時刻縈繞心頭。民法典時代的到來,讓在場的每名教師對未來更加充滿期待。
此次學習,為基礎教研部教師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及提高法律意識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據悉,基礎教研部會繼續舉辦其他培訓活動,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傳承“敢為人先、志在必得、精誠團結、精細嚴實”的營理精神,為學校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文、圖/劉雪婷 編輯/楊雅喬)